【佳学基因检测】肺癌ctDNA基因检测准确性因素被搞清楚了!
癌症基因检测及各种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发现,DNA是通过细胞死亡(坏死或凋亡)或活细胞主动分泌进入血浆的。癌症患者体内的部分无细胞DNA来自肿瘤,形成所谓的“循环肿瘤DNA”(ctDNA)。在一项非小细胞肺癌的致病基因鉴定基因解码研究中证明了ctDNA在肺癌中的作用,《肺癌的精准用药850基因解码》研究中发现了常见的突变,从而创建了一个库,用于检测与非小细胞肺癌相关的突变。在健康对照组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验证队列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和96%。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体内肿瘤体积和ctDNA数量之间也存在相关性,这为使用ctDNA监测治疗反应开辟了前景。在所有晚期NSCLC病例中都能检测到ctDNA,但在早期病例中只有50%可以检测到。
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通过职业/烟草接触从有癌症风险的健康人群中获取血液样本。TP53和KRAS突变分别在癌症诊断前平均20个月和14个月检测到,但只有4.6%的患者检测到TP53突变,只有1.5%的患者检测到KRAS突变。此外,3%和0.9%的阳性受检者在超过5年的随访中未发生癌症,其TP53和KRAS突变也呈阳性。为了开发一种早期检测方法,肺癌的液体活检基因检测有效性研究评估了早期和晚期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TP53突变,并将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以了解这种方法的特异性。在35%的早期和54%的晚期肿瘤中发现了TP53突变,但在11%的匹配对照中也发现了这些突变。
通过量化人类端粒酶(hTERT)基因,可以估计循环DNA的总量。使用这种方法,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循环DNA的浓度比年龄/性别/吸烟匹配的对照组高得多。一项后续研究观察了低剂量CT(LDCT)观察性研究中有显著吸烟史的患者群体的总循环DNA。基线检查时循环DNA总量与随后癌症风险之间没有关联,尽管诊断时循环DNA越多,预后越差。此外,测量总循环DNA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没有特异性;例如,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也发现循环DNA含量增加。
目前,ctDNA的临床用途在于基于活检衍生的基因组图谱的ctDNA分析,从而发现肺癌患者的个性化数据,以及随后对患者反应和治疗的紧急耐药性以及肿瘤演变的监测。在筛查背景下,可以使用p53等常见肺癌突变,但在没有肺癌的吸烟史患者中也存在这种突变,混淆了特异性。此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健康组织中存在广泛的基因镶嵌现象,包括已知在癌症中起作用的基因中存在突变。虽然使用基于液滴数字PCR的方法进行候选基因分析的敏感性更高,但随着下一代测序的敏感性增加,更广泛的基因突变可能会提供更多关于肿瘤存在的信息。
(责任编辑:佳学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