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学基因检测】前列腺癌的靶向用药指导基因检测案例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病例描述:
所有癌症患者可通过4001601189,致电靶向药物基因检测咨询师,讲述并咨询基因检测过程。根据隐私保密的谘询记录,一名来自于贵州的61岁男性于2006年首次诊断为临床II期(T1c,N0,M0)前列腺癌,首诊时年龄48岁。普通地血清背癌症抗原ELISA筛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10.3 ng/mL。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显示左侧Gleason 7疾病。核医学骨扫描没有发现转移性疾病。在泌尿科肿瘤治疗团队接受了根治性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病理学显示III期疾病(pT2c、N0、M0),Gleason评分3+4=7,边缘阴性,缺乏神经周围浸润和局限性包膜浸润。对他父亲和祖父的前列腺癌病史问询都很重要。他的祖母被诊断出患有白血病。他的母亲有乳腺癌病史,还有一个表亲有卵巢癌病史。基因解码谘询师介绍了阻断遗传的致病基因鉴定基因解码或者是主要为了解决靶向用药指导的肿瘤850精准用药基因解码基因检测。
2015年8月,他出现生化复发,可测量的PSA为0.58 ng/mL。腹部和骨盆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和核医学骨扫描的系统成像未显示任何转移性疾病。他接受了前列腺床的抢救性调强放疗(6800 cGy),并在4个月的雄激素剥夺治疗(ADT)的同时完成了治疗。放疗法后PSA检测不到。
抢救性放疗一年后,患者再次出现生化复发,PSA为0.60纳克/毫升(睾酮282纳克/分升)。重复的全身成像显示,在先前前列腺切除术的右侧缝合线上有一个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考虑为转移性肿瘤的发生。重新开始使用亮丙瑞林的ADT。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显示,右侧髂内淋巴结和非病理性肿大但强烈依赖放射性示踪剂的右侧髂外淋巴结出现了强烈的放射性示踪剂摄取,与转移性前列腺疾病(分别为PSMA-RADS-5和PSMA-RADS-4)表现相一致。
肿瘤850精准用药基因解码
ADT检测不到PSA,但在持续去势状态下,大约8个月后PSA开始升高。新的计算机断层成像显示右骨盆侧壁软组织肿块的大小间隔性减小,伴有新的硬化性骨病变。核医学骨扫描证实多灶活动性病变与骨转移一致。每日服用1000毫克阿比特龙加5毫克强的松,并进行肿瘤精准用药850液体活检测试。在包含全部肿瘤致病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案下,基因组解码发现患者体内的突变包括一个的BRAF V600E突变,以及NF1、CHEK2、JAK2和RB1的突变,这些突变之前已在前列腺癌的基因组分析中检测到。直到2020年11月,患者的PSA再次上升,他才耐受阿比特龙治疗,PSA反应良好。当时的重复成像显示,转移性右侧髂外淋巴结的大小呈间隔性增大,无活动性骨性疾病。
突变基因 | 基因序列变化 | 突变基因数量, % | 参与肿瘤发生的机制 | 与前列腺癌发生的大数据分析, % | HCL案例中的突变频率, % |
BRAF | V600E | 0.55 | MAPK | 2.2; V600E < 0.1 | V600E > 97 |
NF1 | L1507fs*23 | 0.25 | RAS | 1 | 0 |
CHEK2 | T367fs*15 | 50.85 | DNA 损伤修复 | 1.8 | 2.2 |
JAK2 | V617F | 0.37 | JAK-STAT | 0.3 | 0 |
RB1 | R552fs*54 | 0.61 | 细胞周期抑制基因 | 9.7 | 0 |
前列腺癌靶向用药基因解码后的治疗方案
考虑到液体活检检测发现的CHEK2突变,开始讨论需要采用的系统治疗,包括PARPi靶向药物治疗。基因解码结果不仅使治疗团队改善前列腺癌的治疗,患者的治疗团队引入了血液科专家,以评估基因解码揭示的患者存在的慢性且持续存在的血小板减少症。与毛发细胞白血病(HCL)(40–50%的骨髓细胞)一致。骨髓核心样本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大量CD20+,PAX5+(弱,亚群)B淋巴细胞(图。(图3)。通过肿瘤基因850液体活检测确定的BRAF V600E和CHEK2突变与这一新诊断一致。患者病例案在多学科肿瘤委员会进行了综合分析。考虑到毛发细胞白血病HCL的惰性和细胞减少,决定在不积极治疗的情况下监测HCL,优先治疗进展性前列腺癌。随后,患者继续服用阿比特龙/强的松,并被转诊回放射肿瘤学,接受立体定向身体放射治疗,治疗他的右盆腔淋巴结(5000 cGy,5个部分),PSA成功降低。
肿瘤致病基因鉴定的揭示家族性肿瘤的发病原因
由于该患者患有转移性前列腺癌,且有重要的癌症家族史,通过使用肿瘤致病基因鉴定基因解码进行种系基因检测,进一步明确CHEK2突变是患者家族中存在的肿瘤驱动基因,是患者家族成员基因中存在的第一打击(参见肿瘤基因解码的二次打击学说)。这表明致病性c.1100delC突变和c.592+3A>T突变的复合杂合是患者的发病原因。
(责任编辑:佳学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