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学基因检测】狐臭基因检测了解不仅仅是身上有味道是否遗传?
狐臭基因检测与身体的味道
人体的嗅觉系统采用多种闻味道的多种受体类型来感知气味信息,但很少有人知道嗅觉受体 (OR) 活动模式与气味感知联系起来。为了揭示这些关系,基因解码对 1000 名汉族中国人的十种气味的气味感知表型进行了全基因组扫描,并在种族多样化的人群 (n = 364) 中验证了其中六种气味的结果。在这两个群体中,基因解码再现了三种之前报道的气味与人的活动的关系,这三个是(β-紫罗兰酮/OR5A1、雄烯酮/OR7D4、顺式-3-己烯-1-醇/OR2J3 LD 波段),但对于含有醛的气味则没有,这表明嗅觉表型/基因型研究在各个群体中都很一致。OR 和气味感知之间的两种新关联有助于我们理解嗅觉编码。首先,基因解码在 OR51B2 中发现了一个与反式-3-甲基-2-己烯酸(人类腋臭的关键成分)相关的 SNP。其次,基因解码在一种新型麝香受体 OR4D6 中发现了两个与麝香 Galaxolide 相关的 SNP,这也是第一个被证实能导致对麝香化合物产生特定嗅觉缺失的人类 OR。佳学基因注意到,检测到的气味强度的 SNP 富含氨基酸取代,这意味着气味受体的功能发生了变化。此外,基因解码还发现 SNP 的衍生等位基因往往与气味强度降低有关,这支持了灵长类嗅觉基因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退化的分析。基因解码的这一结果提供了有关人类体味编码的信息,基因解码使得人类深入了解了嗅觉编码的更广泛机制,例如不同的嗅觉活动的解释方式激活如何能够汇聚到相似的感知上。
狐臭不是狐臭,是您对体味的感觉的个体表现
每个人对气味的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气味感知的差异范围很广,从特定的嗅觉缺失症(即一个人完全缺乏感知特定气味化合物的能力)到个人对气味质量、愉悦度和/或强度的体验差异。将这种感知变异性与遗传变异性进行比较,佳学基因可以确定单个嗅觉受体在感知代码中的作用。测序技术的进步和对以前基因分型的群体的更多访问增强了基因解码发现气味感知差异背后的遗传成分的能力。
嗅觉受体 (OR) 是负责检测气味化合物的蛋白质家族,与其他蛋白质相比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在 800 个嗅觉受体基因中,只有大约 400 个是完整的,平均而言,大约 30% 的嗅觉受体 (OR) 等位基因在两个人之间在功能上会有所不同。即使在完整的基因集中,遗传变异也可以改变单个嗅觉受体 (OR) 的功能,从而改变对气味的感知。到目前为止,已有 15 例气味感知变异与细胞分析中对气味作出反应的受体基因变异相关,另有 13 例具有强有力的基因证据,但没有细胞分析支持证据。
基因解码利用相同的策略将感知变异与基因变异关联起来,但进行了三项改进:1. 使用更大的群体来增加功效;2. 在研究不足的群体(汉族)中进行基因分析,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主要在西方(大多数是白种人)人群中进行研究;3. 使用独立群体和不同方法验证结果,证明研究结果的稳健性。
在狐臭等味觉的感知方式上,基因解码测试了汉族人群(n = 1000)以及西方人群的较小验证队列(n = 364),使用了感知上具有无法解释的变异性的气味——加乐麝香、反式-3-甲基-2-己烯酸 (3M2H) 和醛——以及一组先前描述的感知变异与遗传变异之间存在关联的气味。
加乐麝香:麝香化合物
嗅觉基因解码包含许多结构非常不同但气味相似的化合物的例子。麝香的感知类别也许是最引人注目的例子。五种不同麝香结构类别的化合物——大环、多环、硝基、类固醇型和直链(脂环族)——都具有相似的感知品质,被描述为甜、温暖和粉状。最简单的解释是,所有麝香结构都会激活一个受体或一个常见的受体种类,进而编码感知的“麝香”品质;然而,人类味觉的基因解码表明,这种感知的编码可能更复杂。个体可能对一种或多种麝香有特定的嗅觉缺失,但不是所有麝香,这表明没有单一的共同编码机制。
在味觉基因解码中,使用Galaxolide,这是一种具有特征性嗅觉缺失的麝香化合物。Galaxolide 不会激活 OR5AN1,而 OR5AN1 已被证明对小鼠感知其他麝香化合物至关重要。麝香化合物之间的结构差异和共同感知使我们能够研究不同的编码机制,这些机制对于我们理解受体激活与气味感知的关系至关重要。
3M2H:产生狐臭的物质
人和其他哺乳动物都使用化学物质传递个体存在的信息。基因解码开始揭示人类的化学感应交流机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与人之间存在化学交流,体味尤为重要,因为大脑对体味的处理方式可能与其他气味不同,并且可能影响各种社会行为,包括亲属关系识别、如何选择恋爱对象和让人产生恐惧。尽管狐臭物质3M2H 只是构成体味的约 120 种化合物中的一种,但它是一种“影响气味”,这意味着它带有体味的特征气味。此外,几乎 25% 的人口对3M2H有特定的嗅觉缺失,无法感知狐臭的存在,但这种嗅觉缺失与任何嗅觉受体无关。识别负责感知 3M2H 和体味的受体可能对社交交流、恶臭预防和同种气味的受体编码机制产生影响。
复制气味关联
曾有基因解码表明嗅觉受体 (OR) 遗传变异与特定气味的感知有关。为了检验这些关联是否在不同人群中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基因解码基因要仙河风暴 测量了对 β-紫罗兰酮、雄烯酮、顺式-3-己烯-1-醇和己酸 [ 的反应。
在不同人群中测试醛类
基因解码表明,不同人口群体对醛类气味物质的感知存在差异。亚洲人群认为醛类比高加索人群更强烈,但没有发现任何特定的遗传变异或受体。为了评估中国汉族人群对醛类气味偏好的遗传基础,基因解码测试了两种单分子醛类:癸醛气味物质和白松香氧硫烷气味物质,以及两种用于家庭护理产品中的香精混合物:MixA,其中醛类含量高,在亚洲相对不受欢迎,而 MixB 则醛类含量低,在亚洲很受欢迎。
(责任编辑:佳学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