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授单位
任职单位:北京工商大学理学院
二、工作经历
其间2012~2014年借调到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工作
2011-2012年 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教授;
2010-2011年 美国奥克拉荷马大学 从事研究工作;
2009-2010年 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 从事研究工作;
2002-2009年 韩国首尔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从事研究工作;
1997-1999年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1993-1994年 浙江永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三、学习与培训经历
1994-1997年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1989-1993年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四、专业造诣
五、工作经历
讲授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生课程和讲授天然产物分离工程及其实验本科生课程。
高纯度芦荟多糖的生产技术:完成芦荟汁中提取高纯度芦荟多糖的生产技术研究,实现工业化生产。
稀有人参皂苷的高效生产技术:研发并向企业转让了稀有人参皂苷的生产技术。负责设计了稀有人参皂苷的中试生产工艺,建立了中试生产线。已实现高纯度稀有人参皂苷的量产。
2012-2014年: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全职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芦荟产业专业委员会工作了2年:(1)对我国的芦荟产业和全球的芦荟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有深入的了解;(2)参与编制并出版了《中国芦荟产业认证战略研究》、《芦荟知识实用手册》和《我国新食品原料产业发展战略研究》;(3)参与调研了国内7家有代表性的典型农产品认证机构,完成起草了《认证机构调研报告》等等。
2011-2012年: 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民族药资源与化学国家民委与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
讲授化学生物学研究生课程以及讲授生物化学与有机化学实验本科生课程。
2010-2011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助理研究员
从真菌中分离纯化活性化合物以及研究激活黑曲霉的沉寂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基因。
2009-2010年:香港浸会大学助理研究员
研究脑黄金DHA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以及真菌和不同种火龙果的活性化合物成分。
2002-2009年: 韩国首尔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
主要研究农作物的致病真菌中的毒素分离纯化、检测分析和生物合成。
研究农作物的致病真菌如半裸镰刀菌中apicidin的生物合成途径。通过基因改造,使半裸镰刀菌的apicidin产量提高了5倍多。研究结果发表在Molecular Microbiology等期刊上。
研究农作物的致病菌赤霉菌的致病原理,同时研究赤霉菌的毒素玉米烯酮(zearalenone)、赤霉醇(zearalenol)及其各种色素如类胡萝卜素和聚酮色素的生物合成的基因。研究结果发表在Molecular Microbiology等期刊。
指导博士生研究不同水稻致病菌稻瘟菌菌株的毒素的致病机理。研究论文发表在Plant Physiology期刊。
参与研究青蒿中青蒿素的生物合成基因。
1999-2002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读博士,
师从著名的人参属药材三七研究专家杨崇仁。研究了4种中草药的化学成分研究。
在昆明医学院研究“甾体皂苷对小鼠亚线粒体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和“三七皂苷和三七多糖对小鼠糖尿病的作用”。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研究了甾体化合物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
同时在工厂负责从小花盾叶薯蓣中提取甾体总皂苷。
博士期刊发表了11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其中多篇论文发表在天然产物研究领域著名的期刊如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和 Chem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等。
1997-1999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
参与吴振斌研究员主持的欧盟项目“热带、亚热带区域水质改善、回用与水生态系统重建的生物工艺学对策研究”。在武汉周边采集了20多种水生植物,分析经人工湿地处理前和后的水质变化。同时参与植物组织培养,藻类培养等。
1994-1997年: 在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系读硕士,导师王延枝教授
论文是“硝酸根离子对小麦根液泡膜H+__ATP酶抑制机理研究”。
1993-1994年:浙江永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在实验室参与化学合成头孢噻肟钠和头孢曲松钠及其检测分析。同时参与从车间的废液用回收硫酸阿米卡星。
发表论文
40多篇。
六、承担研究项目
2.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生物转化法高效制备稀有人参皂苷,主持人
3.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重点基金:克隆链格孢中腾毒素生物合成基因,主持人